豬肉各部位 |
對多數人來說,「豬肉」是多麼親切又引人垂涎的食材,在各式料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,現在就告訴你豬肉從頭到尾怎麼用?不同部位的肉有何口感特色?適合如何烹調?
◎ 頭部 ◎
包括眼、耳、鼻、舌、頰等部位。豬頭肉皮厚,質老,膠質重,宜用涼拌、滷、煮等方法烹製。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豬頰肉(就是連著豬舌兩邊的嘴邊肉),其紋路類似菊花,俗稱菊花肉,適合汆燙後切片沾醬食用,是麵攤常見小吃之一。
◎ 肩胛部 ◎
包括肩頸肉(雪花肉、霜降肉或松阪肉)、肩胛肉(胛心肉)、梅花肉、肩胛排(前段龍骨及中排)、前腿肉、腱肉、蹄膀、豬腳等部位,適合紅燒、清燉、滷、煮、烤、煎、炸、炒等方法烹製。特別介紹雪花肉,一般豬販台語稱為離緣肉或翅仔肉或六兩肉,因為一頭豬只能有2片約250g,其脆度是所有豬肉口感中最佳的,相對的價格當然也比一般豬肉來得高些。是坊間燒烤店熱賣產品項目之一。
◎ 背脊部 ◎
位於豬的背脊位置,常見的大、小里肌肉、肋排、排骨就是取此部位,適合紅燒、清燉、烤、煎、炸、炒、蒸等烹調方法。帶骨里肌肉俗稱大排,常被用來製作中式排骨便當,小里肌俗稱腰內肉,無骨頭也無筋,脂肪含量也很低,醃過醬汁後用來製作日式炸豬排或是西餐中的煎豬排,肋排是連骨帶肉呈現一整塊狀,在歐美國家是烤豬肋排的主要食材,排骨包含小排及中排,就是將肋排剁成小塊狀,用途廣泛,是家常菜湯品必備食材之一,可搭配如藥膳(糖醋、苦瓜、冬瓜)排骨、排骨酥…等一起熬煮。
◎ 腹脅部 ◎
位於背脊部下方,包括常見的五花肉及腩排等部位。五花肉俗稱三層肉,因為油脂較多,所以適合滷煮或切薄片的方式烹調,如東坡肉、梅干扣肉、蒜泥白肉…等料理多選此部位,腩排帶有白色軟骨,肉層比較厚,且脂肪含量高,適合紅燒、蒸煮、醬滷、燒烤和燉湯等烹調方式料理。
◎ 後腿部 ◎
包括後腿肉、腱肉、蹄膀、豬腳等部位,因脂肪少、肉質纖維較粗,適合長時間滷煮或紅燒的烹調方法。後腿肉常用於食品加工,如香腸、貢丸、肉鬆、肉乾等,蹄膀台語又稱腿庫,在坊間辦桌常見的烘肉料理多選此部位,豬腳富含膠質,對於養顏美容、潤澤皮膚及豐胸都有很大的幫助,如滷豬腳、花生豬腳、青木瓜豬腳等料理。
◎ 豬尾 ◎
由皮質和骨節組成,皮多膠質重,多用於燒、滷、醬、涼拌等烹調方法,如紅燒豬尾、滷豬尾等。
一般而言,腿肉、蹄膀等含筋腱較多或肉質纖維較粗的部位肉,適用於紅燒、清燉、滷、煮、蒸等濕熱方式烹製,烹調時間較長的料理。腰內肉、里肌肉、小排、梅花肉等筋腱少、肉質纖維較嫩的部位肉,則適用於烤、煎、炸、炒等乾熱方式烹,烹調的時間要短。